组建后的南通大学船舶海工绿色修造与流体机械研究中心由六个研究所和综合办公室组成,即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绿色修造及高压水射流研究所、高技术船舶及深海采矿用泵技术研究所、海工油气用泵及智能系统研究所、海洋装备可靠性研究所、船舶海工表面处理协同作业特种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海洋工程水动力研究所和综合办公室。

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绿色修造及高压水射流研究所(所长:曹宇鹏):

针对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关键损坏部件修复的需求,结合船舶海工行业表面绿色处理的态势,着力于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绿色表面处理和智能执行系统、绿色增材制造技术研发,建立关键部件的修复理论,形成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积极开展高端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形成系列化国产绿色智能修造装备。同时,开展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研究工作。

高技术船舶及深海采矿用泵技术研究所:(所长:谭林伟)

根据江苏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求,针对高技术船舶用泵的需求和传统采矿泵单级扬程低、能耗高、可靠性差、结构复杂、易磨损、寿命短等突出问题,着力于高技术船舶及深海采矿用泵技术研发,围绕泵的优化设计方法、优秀水力模型和产品开发、转子动力学特性与可靠性、压力脉动级间耦合控制方法,无堵塞耐磨泵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等方向开展研究,建立集水力部件、机械部件一体的成套机组设计理论,形成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实现高技术船舶及深海采矿用泵关键技术突破。

海工油气用泵及智能系统研究所:(所长:杨勇飞)

针对我国石油资源严重短缺,高性能的石油工业开采与输送设备仍被国外垄断的现状,以及石油和化工行业高性能泵的关键技术问题,围绕原油密度、黏度及含沙量对潜油电泵能量特性的作用机制,多工况高效宽幅优化设计方法及优秀水力模型,多级长轴系统的转子动力学特性与可靠性,潜油电泵压力脉动级间耦合控制方法,多维动态阈值的故障预警体系,海工油气用泵系统的在线监测等方向展开研究,实现深海钻井平台用潜油电泵关键技术突破,攻克扬程低、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等技术难题,研制千米级高性能深海钻井平台用潜油电泵系列产品以及海工油气用泵系统状态监测与智能运维。

海洋装备可靠性研究所(所长:王恒)

面向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深远海风电安装装备、海上风电运维平台、漂浮式风电融合平台等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开展海洋工程装备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包括海工装备结构动力学建模与数值仿真、海工装备传动系统状态监测与智能运维、海洋洋工程装备关键结构件可靠性评估。

船舶海工表面处理协同作业特种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张堃)

为解决国内船舶绿色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团队开展船舶海工表面处理协同作业特种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以高效环保作业为目标,重点围绕“船舶海工表面处理协同作业特种智能机器人总体设计与轻量化”、“面向复杂作业工况与工艺约束的多机械手协同技术研究”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攻关研究,形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海工表面处理协同作业特种智能机器人技术理论与装备体系,争取打造清洁环保表面处理示范工程。

海洋工程水动力研究所(所长:吴雪松)

本团队将利用南通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海洋工程、船舶及重装备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契机,围绕国家海洋战略需求,开展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研究,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基础理论、海洋工程装备复杂流动问题及大型结构流固耦合与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同时,针对海水淡化用高压泵和液力透平机组的关键技术问题,着力于大型海水淡化装置泵及液力透平优化选型方法,海水淡化高压泵水润滑轴承优化设计理论,液力透平内部能量转化过程和透平水力设计方法研究,实现提升大型海水淡化处理系统关键装备运行稳定性与运行效率的战略目标。

综合办公室:

中心日常管理和中心各部门协调等工作,人才引进和管理等工作,兼管技术档案、资料室、中心的其他工作等。